2018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来源:东方威思顿 作者:东方威思顿 发布时间:2018-04-16 关注:726次
1.项目简介:该项目属多学科综合性技术,涉及广域能源监测技术、综合能源优化与管理技术、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等领域。
为了应对化石能源约束趋紧和自然环境恶化的情况,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对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推进国家能源转型、构建新型能源系统势在必行,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能源革命和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为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的优化、高效利用,仍存在以下技术瓶颈:(1)大量用户用能信息数据采集及通信技术的限制,不能满足用户差异性的网络调度与管理机制;(2)园区能源类型多样,缺乏良好的调度及优化方案,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3)数据分析能力较弱,不能针对海量的用户用电信息数据,给出较好的能源利用策略;(4)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由于其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难以管理等。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支持下,项目针对广域能源监测、综合能源优化与管理、分布式能源并网等关键技术进行可研攻关,主要创新点有:(1)研究需求侧用电安全和能效监测的感知和传输技术,建立了面向供用电安全的物联网QoS模型和链路预测方法, 符合用户差异性的网络调度与管理机制,研制了多模智能传感终端;(2)提出了基于能源集线器模型的园区多类型能源日前优化调度方法,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能源广域分层联合优化管理平台,充分挖掘出电/冷/热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相互支撑能力,实现了多种能源互补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利用,有效降低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3)构建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联的IEC标准化体系构建,首次提出了以响应时间为主要参数的分布式电源的中低压动态无功支撑能力的技术要求,首次提出了接入中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高电压穿越的技术要求,发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该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E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撰写技术专著1部,发布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
该项目成果覆盖东营、淄博、青岛等山东智能电网园区及厦门、甘肃等智能电网园区,近3年经济效益6.66亿元。项目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园区终端用户用能信息传感采集、测量及通信技术,终端用户能源分层联合优化,海量用能数据处理和挖掘技术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技术突破,为园区能源优化领域技术方向和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